找到相关内容543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泰国南藏佛陀语录(四)

    注:谛,即真谛、贤谛、实谛。法,即佛法。不害,即不伤害他人。制心即制伏妄念。自约,即能。人若如是,则贤人必友之亲之。因此数种,皆是此世间不死之法也。  七八、世间诸欲念,智能阻止之;智能阻欲念...

    皇波折罗禅那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2842090.html
  • 佛教寺院巡礼

    六道众生始愿成佛之菩萨。关于地藏菩萨之名义,地藏十轮经卷一以‘不动,犹如大地;静虑深密,犹如秘藏',故称地藏。大方广十轮经卷一以地藏为伏藏(埋藏在地中之宝藏)之义;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以地中之...,转妙法轮。这三次度众法会,号称‘龙华三会'。   弥勒菩萨的信仰,是净土教的一型。此种信仰在印度、中亚、中国、日本、朝鲜等地都曾经流行。我国晋代的道、唐代的玄奘、现代的太虚,都是弥勒菩萨的信仰者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54642596.html
  • 噶举派帝洛巴祖师传(一)

    我们将成佛之道分为五个阶段,传统的分法是:资粮位、加行位、见道位、修道位、无学位。加行位又可分为四个阶段,其中第三个阶段叫“”,这是轮回和涅磐的分水岭,过了这个阶段,就不会再投生在受苦的世间,之所以称为“”,是因为行者必须能于空性及其所含蕴之义。  专注于禅修时会有许多体验,行者要能忍这一切。精通了“”,行者就能控制所谓其“完全展现的专注”,由此自然会生起健康而明智的信心,在此领域的...

    噶举派帝洛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4043939.html
  • 菩萨慈悲利他之探讨

    刚强难调的众生,不但不领情,而且还恶言相待及种种批评毁谤,这时菩萨应要逆境,不加以报复,并以慈悲心包容他。在《大智度论》卷十四云:   菩萨思惟,我今行悲,欲令众生得乐。嗔为吞减诸善毒害一切。我当...也同时可以获得利益。下面举一个以悲心行布施的例子来说明,在《弥勒所问本愿经》记载说:   乃往去世,有王号日月明,端正姝好威神巍巍。从宫而出道,见盲者贫穷饥饿随道乞囚,往趣王所而白王言,王独尊贵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4743952.html
  • 人间佛教要略

    方便,都逐渐成就了。悲,是利他的动力。如损己利人的布施,节己和众的持戒,制己恕他的,都是悲心的表现。依人乘行而学菩萨道,此三法即摄得六度四摄一切法门。启发信心,引生智慧,长养慈悲,实在是大乘道的...方便   悲——施·戒·   信为修学佛法的第一要着,没有信,一切佛法的功德不生。如树木的有根才能生长,无根即不能生长一样。智是解脱生死的根本,断烦恼,悟真理,都是非智慧不可。小乘法重视这信与智,而...

    印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0144108.html
  • 周易禅解(5)

    。能动能入也。损是道品调适。能除惑也。益是对治助开。成事理二善也。困是知次位。如水有流止。不可执性废修也。井是能。谓不动而润物也。巽是离法爱。谓深入于正性也。  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。为道也屡迁。...真操实履。信自心本具之易理。思顺乎上天所助。则便真能崇尚圣贤之书矣。得不为天所祐。而吉无不利哉。   子曰。书不尽言。言不尽意。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。子曰。圣人立象以尽意。设卦以尽情伪。系辞焉以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1544289.html
  • 轮回现象的科学证明(3)

    业力掌控的。佛经中再三强调说,如果一个人能坚持行持,则其身形必定调柔、端庄。佛经中还说,“今世相好庄严,乃由过去世修持忍道而来;今世相貌丑陋,乃前世生嗔恨心所致。”  一九八二年七月十二日及...的身体完全是裸体形状,而且诸根具足,和以前一模一样的一个身躯瞬间就产生了出来。后因业力之赤风吹动,我自己未能自在住,心亦变得无依无靠,就像风吹羽毛般,我便以气为马,越过高山沟坎直赴中阴险道。我先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5144655.html
  • 夢幻觀初探

    乘觀法,即:一、觀不可思議境;二、起慈悲心;三、巧止觀;四、破法;五、識通塞;六、修道品;七、對治助開;八、知次位;九、能;十、無法愛。此中,對於法性的開展,重點在第一觀不可思議境和第四破法...

    釋惠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3044758.html
  • 菩萨之大悲心初探

    于慈悲而自愿持戒的。这真是现乐,后亦乐的法行。”[52]  c.羼提波罗蜜:  “羼提”梵语 ksanti,巴利语 khanti,西藏语 bzod-pa。音译羼提、羼底、乞叉底。意译,忍耐之意。...不恼,如慈母爱子;又若众生虽以种种恶害加之,菩萨皆能忍耐不起嗔恚;或受众生种种恭敬供养,心亦不起贡高染著,称为“生忍”。  [54] 又作无生法忍。,即之意。无生法,本指不生不灭之法,今仅就不生...

    张旭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045073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中“无生法忍”之初探

    贫富贵贱、乃至仇敌冤亲等,菩萨皆住于。能一视同仁无分彼我,以爱语、利行等和颜悦色的相待。虽然于此得无量福德,同时也破除众生间的隔阖,成为菩萨化导的有利方便之捷径。针对森罗万种的众生,菩萨应该...利养能令心贪爱执著,惛迷倒惑造业,斯亦障菩萨法,故也名为生。所以菩萨于这二者皆需。何谓法忍?卷一四(大正25、168中~172上):包括了心、心所、有为、无为等法,《智论》皆有详尽的说明,于本文...

    释悟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245078.html